10.1.08

投名状

其实不是想写电影的,只是早上突然明白为何我在看[投名状]时格外的感伤,才写下这些。

庞青云,为抱负有大志的人该死?
赵二虎,有情有意,盗亦有道的人也该死!
姜午扬,单纯正义,狂热的人也要死!
莲生,爱上不该爱的人,更该死?

谁有错?

这些人性,如果该死,在现今社会中,我想,很多人不知要死了多少次!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面对朝廷的欺诈、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胀,曾经纳过投名状的三兄弟最终自相残杀。

赵二虎虽然不满大哥的作为,却完全不受挑拨离间的人影响,坚持着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那种光明磊落,讲情义的个性却成为被大哥暗杀的弱点。我在怀疑,换了是我,我真能不受谣言影响?

为何出生共死的战友,情谊可以那么轻易地一攻就破?因为利益,还是真的因为莲生?为这段情节深深感伤着,甚至流下了眼泪。

这里有政治寓言,这里有最单薄的情义,这里更说明了人性的弱点。
要清楚,一个人是正是邪,是好是坏,不是光靠听说就可以下评论的。

要记住:
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谁做得到?还是投名状一直都在上演?

13 comments:

  1. 这是我觉得近年来比较值得看的东方打制作. 里面都是人性, 实在的人性.

    ReplyDelete
  2. 這套電影是我唯一看了以後不知道該如何反應的。

    實在太沉重了。

    裡頭任何一個決定都沒有絕對的對錯,而有不少的決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我想不多人能夠遵守投名狀裡的規條,反之更多人會立刻投靠敵人。

    ReplyDelete
  3. 【投名状】赵二虎五十步笑一百步

    赵二虎是一身匪气,什么都是抢,包括女人是抢回来,杀害押粮小兵, 抢掠民居,奸淫民女,私分军饷等,.如果庞不念兄弟情,一早正法了他, 二虎容易冲动办错事,那个私发军饷和分裂军队都是凌迟的死罪,他活下来都不知道是饶的他。 打劫财政部人民银行金库还想人保他?
      
      立投名状时二虎毫不考虑最爽快地把无辜路人甲干了(反映他狠快的性格);老三像电玩般把路人乙干了(反映他无脑性格);老大稍为犹豫说着下次投胎找我报仇把路人丙干了(反映他不信教条)舒城之战老二把说降的将二话不说杀了, 俗话说:两军交战,不杀来使!!! 只要是只军队,就应该守谴规则...太平军派出探马小将前去劝降,算是来使谈判,什么赵二虎卑鄙之级,根本不顾军事谴规则,趁太平小将无备将其袭杀!!!这样的军队,这样的肆意践踏自古的军事谴则!!! 屠城三天,抢掠民居,奸淫民女,残害百姓, 后来竟成为伪人道主义代言人,看得有点起鸡皮疙瘩
      
      最初立头名状不是庞愿,也不存在谁骗谁,二虎拿着大箱银子回家时,庞又骗了谁? 不然二虎一早饿死或被打死在山区,以现代的道德观去诠释当时的人命如草芥年代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二虎利诱兄弟去打仗又算不算利用兄弟? 二虎担家包证你一世山区泥上拾雀屎吃的生活
      
      还有头名状只是入黑社会的一个冷血仪式,本身就没有道德观,兄弟三人纳“投名状”并非是我们看到的烧香祭天那么简单,而是杀人结拜:三人各杀一人,从此兄弟的命就是自己的命。说白了,就是他们为了互相取信,一起杀人犯罪,成为栓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这种极端结义的匪逻辑似乎让人很难理解,庞不信硬生生的教条头名状是对的

    在影片的宣传和导演阐述中,“兄弟情”一直都是作为影片的主旨来表现的,从影片选取姜午阳作为画外音的叙事者来看,创作者似乎把姜午阳所坚持的“纳了 投名状的兄弟结义不可违逆”作为正面价值观来弘扬,然而且不论“投名状”这种杀人结盟的方式本就违背人道,事实上全片最冷血的一幕是二虎毫不留情爽快地将一个苦求不要杀他的无辜陌生的百姓杀掉,苦求不要杀他的无辜陌生的百姓不是兵不是敌人不是诈降将,那不是战场而是二虎一个土匪的私人刑场!

    ReplyDelete
  4. chengsun,我也认为那是一部不错的战乱电影。

    祥,电影最终要强调的是,人性!不过借以这种题材加以发挥。

    anonymous,谢谢你将这篇在中国网站流传的【投名状】赵二虎五十步笑一百步贴上来!
    那你自己看了电影,个人的想法呢?
    这部电影改篇了晚清四大疑案之一“刺马案”,当然电影完美了许多,更多残酷无情的画面,电影里是避过了。

    ReplyDelete
  5. 那篇文章, 应该是讨厌阿华的人写的吧, 哈哈. 不过看了这部戏, 我倒是罕有地想了一些东西, 将这些人物和现代管理学做比较, 哈哈, 想太多了.

    ReplyDelete
  6. 找了投名状的来由

    人性的改变, 其实华人老祖宗的【易经】说得很清楚。首先, 投名状的本身只是一个很松散的contract。好听的说法是靠它“义气” 来维持, 难听点说就是用恐吓和个人的注释来维持团体的团结。

    只要稍微想想,这种用利益和恐吓来结合的团体,很容易被外在的因素影响。因为除了正当性, 整个团体其实根本没有一个全体的目标。 所谓的团体目标, 只不过是临时拉役的性质, 参与的人都根本对目标认识不清。所以一攻就破。

    现代团体和公司的运作如是。

    老人家常常说, 好朋友最好不要一起做生意。问题就出在很多人在参与过程中,根本没有认清楚目标,结果迷失的时候,连朋友都不能做。

    ReplyDelete
  7. 还有个很奇怪的现像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 : 里头的男人游戏, 为什么把女人拖下水杀了?

    难道就如柏杨先生说的, 中外的看法不同? 女人注定倒霉? 在木马屠城的故事里头,夺回海伦的人民没有把海伦一刀两段, 骂她红颜祸水。

    ReplyDelete
  8. 《投名狀》是近年來,中文電影最賺我眼淚的一部。
    三兄弟的情義和無奈,還有人命如草根,很令人感歎。

    ReplyDelete
  9. 人命如草芥(jiè)

    http://www.zdic.net/zd/zi/ZdicE8Zdic8AZdicA5.htm
    芥也读作gài。
    芥蓝读 gàilán
    芥子却是读 jiè

    (刚刚吃饱饭做的事 ;),先google 后查网上汉典

    其实无形的杀人比有形的杀人还要可怕。文化大革命的“大跃进” 就估计饿死了4千万人。(马来西亚人口到今天只不过 2千七百万 )

    ReplyDelete
  10. 人的情感其实很复杂, 友谊也可以很脆弱,除却信任,还包含互相扶持,患难与共的情谊,
    在适当的时候没给予适当的关怀,可能也是肇因吧!可否称之为 君子之交?,毕竟平淡如水,就是淡!

    ReplyDelete
  11. 人命如草芥。
    不过,现在有法律,有些人的性命不见得就珍贵。

    我一直在想,姜午阳单纯的认为,是庞青云要杀害二虎因为莲生,那个年代,虽不是爱江山,更爱美人!整部电影就没有完美无瑕的人性出现,莲生不是对午阳说,喜欢这个颜色的窗帘,也喜欢那个吗?
    这就是人性。好和不好,如何定义?错和对呢?

    ReplyDelete
  12. 说兄弟情义,一开始三兄弟结义时就未必有那么深的感情基础,好是好看,可惜总觉得少了些东东,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ReplyDelete
  13. 投名状其中一些人物个性刻画凌乱.. 苏州城主. 仔细想一下可笑.告知他是故意放进来的、煞有其事的比划刀剑,扑到水池里,来个罗曼蒂克死,想自杀,找个犄角旮旯自己解决,弄这个大义凛然显得高风亮节,不明白 可能吸了太多鸦片烧坏脑袋 也就投名壮里有.. 苏州粮仓已空 城内到了人吃人地步 降的态度鬼诈 还不放兵出来抢粮 抢粮杀戮行为 赵二虎刀下多少无辜亡魂应该最了解...

    而赵二虎呢 当贼匪抢军粮一段可见其杀人凶捍. 渔网一扔,小兵成了俎上鱼肉 任另其宰割 杀人不眨眼睛; 为立一个仪式冷血杀掉无辜路过百姓 见其凶残; 屠城三天残害百姓自觉天经地义. 杀人如麻的土匪头子, 杀降现出妇人之仁.因老大围城一年吃粮吃到最后一天不得不死的敌人与其大讲予腐义气,哭死过去...导演思维真有意思. 有点不符合常理.不真实.不现实..

    个性刻画凌乱, 前后矛盾百出, 赵不相信这位大哥,一次又一次反庞,看似尊重的行为却释放出嘲讽的意味,释放出恶毒的眼神. 无视战争谋略; 三军之上,粮草先行;什么是诈降;农夫与蛇;回头围城. 忘记围城一年快要饿死的同袍为不义, 陷城外大屠场被城内人屠杀的战场同袍于不义。

    兵变 发饷 陷军队/战争/百姓于不义. 陷老大于不义, 会被控包庇属下 疑擅自封赏者中饱私囊 陷兄弟于不义, 会被上头清算 落个死罪 老大多番忍让是守投明状及顾全大局 基本上除了「或者大哥是对的」从来都不怎觉得赵把李当成大哥,或对大哥有半分了解及兄弟情, 所有是非就是赵先挑起来 却在最后独自救人, 逻辑混乱, 这个情景是为了表现主题一厢情愿硬安上的, 行为更不像一个当了十多年匪首的人

    ReplyDelete